2024年4月30日

  众所周知,“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现象俗称为“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告诉我们,无论任何个人、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方面获得成功,就会产生一种积聚的优势,这种优势进而为人、群体或地区造就更多的机会,使其取得更大的成功。

  对企业的经营发展而言,要想在某个领域保持优势,就必须在此领域迅速做大。当成为某个领域的“领头羊”时,即便投资回报率相同,企业也能轻易地获得比同行更大的收益。而要迅速在某个领域做大,就需要选择规模、环境、资源、人才、机制、科技方面都是首屈一指的“温床”,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获得较好的回报。

  在确定举全力建设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宏伟目标后,近年来,西安高新区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发展成为重要的研发基地和创新型服务业基地,形成通讯、软件与服务外包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成为一流的研发、通讯、电子元器件、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基地,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总部基地、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技术产业基地

  比亚迪、美国应用材料、中兴通讯、华为、神州数码、现代制药、理工晶体、华山半导体、长安银行、延长壳牌在西安高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通讯、光伏与LED、电子元器件、电力设备、汽车、生物医药、软件与服务外包、创新型服务业等八大产业集群所产生的“马太效应”已经凸现――――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在基数大、困难多的情况下,依然保持30%以上的增速,全区企业营业收入、实缴税金、净利润分别排在全国高新区前列,可持续发展能力位居三甲,科技创新能力两年翻了两番,平均每天新增10家企业,每天产生34项知识产权

  可以说,西安高新区已经成为了关中――天水经济区中最大的经济增长极,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规模最大的高新区和国内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具有中国内陆自主创新特色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在全国范围内,成为一流研发基地和新兴业态的引领区;在中西部地区,成为最大的总部基地、科技创新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在全省全市范围内,成为产业优化升级、辐射扩散、梯度转移和创新型服务业发展的平台,以鲜明的国际化特征,支撑引领和示范带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这是西安高新区的发展“愿景”。“愿景”是区域经济最具魅力的因素,区域竞争和博弈最终导致的结果必然是:使成功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聚集越来越多,最后形成“垄断”型区域,这也是“马太效应”得以凸现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在西安努力打造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节点上,作为西安乃至陕西省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西安高新区多次明确新的发展定位:成为具有中国内陆自主创新特色的世界一流科技园区,以鲜明的国际化特征,支撑引领和示范带动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

  在明晰产业定位的同时,高新区的企业规模也在不断的壮大。目前全区营业收入过百亿元的企业和企业总部达到6家,过50亿元的11家,过10亿元的40家,过亿元的220家无论是数量还是行业中的企业质量都居全国高新区前列。

  走进西安高新区,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企业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环境越来越美”――美国应用材料、美光、库柏公司、盛赛尔、威世半导体、华天通信、中兴通讯、比亚迪、神州数码、大唐陕西发电、长安银行、延长壳牌等企业“遍地开花”;软件园、孵化基地、出口加工区、长安通讯产业基地、草堂基地等产业区域“越扩越大”;枫林绿洲、绿地世纪城、田园都市等大型生活社区“环境优美”而这些都是“马太效应”在西安高新区的真实反映。

  比如,通讯产业规模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通信产业链和初具规模的产业集群。2009年,高新区被列为国家通讯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从通讯类基础元器件的研发到通讯核心部件的生产制作,再到系统整机生产,以及通讯网络和通讯增值服务,高新区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通讯产业链条。拥有中兴通讯、华为、海天天线、西电捷通、烽火、宇龙、展讯通信、摩比天线、卓望信息等为代表的通讯产业集群。其中,以中兴、华为等龙头企业为支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通信技术与产品;以中兴、华为、航天恒星、酷派、龙旗等为支撑的智能终端技术与产品;以海天天线、飞秒光电、富士达、华讯等为支撑的的相关配套产品、以国内最大的移动增值服务商卓望信息为主导,相关的创意企业和软件企业为支撑的,移动数据增值服务;以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为支撑的通信运营服务体系。

  据初步统计,目前高新区共有通信软件开发、设备与终端制造、工程服务、运营服务、系统集成和增值服务等企业300多家,从业人员5万余人,2009年通讯产业产值已突破300亿元。

  其实,无论是电子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还是生物医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其规模实力的比拼已经成为高新区产业的主题,各行业市场的集中化也更加明显。

  当国际金融危机的阴霾渐渐散去,世界经济大变革、大调整的帷幕才刚刚拉开。因此,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就成为区域经济长远发展的主动权和竞争力。

  对西安高新区来说,最具区域发展动力的主体是产业,而区域产业规模的大小则取决于有无几个由众多企业组成的优质产业集群或产业链。

  为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西安高新区紧紧围绕重点产业和产业集群招商,仅去年就实际引进外资4.34亿美元,实际引进内资186.58亿元,平均每天实际引进境内外资金6400万元。更值得关注的是,金融危机以来,高新区的外资企业不仅没有缩减投资,反而有20多家外资企业将其欧美地区的高端生产线或研发中心搬迁到了高新区。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将其投资规模由2.55亿美元扩大到3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美国库柏公司将丹麦的生产线搬迁到高新区;艾尔希公司从意大利搬来3条高端生产线日本NEC公司在全球裁员2万多人的情况下,反而扩大西安的研发投入和规模,把其办公面积从2800平方米扩张至6000平方米;日本富士通公司总部虽然亏损,但仍加大对西安公司的发包量

  在外资项目大量落户的同时,总投资60.08亿元的中兴通讯、总投资50亿元的比亚迪第二工厂项目、总投资5.6亿元的神州数码等内资产业巨头也纷纷抢滩高新区。同时,高新区通过出台新的总部类优惠政策,吸引了中航大飞机、大唐陕西发电、长安银行、延长壳牌等一批总部类项目。

  目前,西安高新区,在综合性通信制造业方面汇聚了中兴、华为、新邮通、宇龙通信、泰为科技、美国安费诺公司、英华达、海天天线、华迅微电子等等全球知名企业;在汽车方面,以比亚迪汽车、法士特为代表的汽车产业更是突飞猛进;在石油装备方面,以宝美、宝德、海尔海斯企业为代表的企业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油钻机电控系统生产基地;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现代制药也是发展迅猛,声名鹊起;而从事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理工晶体、华山半导体、骊晶、华晶、矽美和联创等企业也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循环结构。此外,还有众多的软件和外包服务企业、文化创意产业企业

  2010年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因此,西安高新区能否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抢占发展制高点,事关区域经济长远发展的主动权和竞争力。

  “我们将重点做好四大产业和八大集群的发展规划。要将通讯产业作重中之重来抓,努力打造中国通讯产业第三极;要推动光伏与LED产业突破发展,使高新区成为国内光伏产业的高端研发和系统集成基地;要以汽车、电力设备等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努力使高新区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同时,加快软件与服务外包基地建设,推动西安进入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前五位。”西安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说到。

  “马太效应”最直观的一个现象就是:越是发展势头好的企业,资金、人才、优惠政策等等就越向它倾斜,这样最终就形成产业聚集。产业聚集具备三个特征:从市场层面看,必须具有全球知名领头企业;从企业层面来看,必须具有尖端、大规模生产和交付的能力;从产业环境看,必须具备成熟的产业链和基础配套设施。

  今年,在国家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关键时刻,西安高新区发展迎来了一个重大机遇――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优势产业发展水平,承接产业转移。

  2010年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自主创新战略的深入推进和关天经济区的开发建设最为关键的一年,对于西安高新区来讲,这将大大的有利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区域经济实力。去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及有关区县的支持下,高新区确立了80平方公里的主体区、20平方公里的草堂科技产业基地和7平方公里的长安通讯产业园的总体空间规划。这也为“拉大城市建设骨架,拓展高新区发展空间,辐射带动周边区县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把西安高新区提到了“国际高新”的位置,而按照“国际高新”的定位,高新区去年启动了一二期综合改造和“优二强三”工作,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提升园区环境,实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双促进、双增长。同时,启动了草堂科技产业基地、长安通讯产业园,拉大了高新区骨架和产业承载空间。

  据了解,根据园区未来主导产业体系和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要求,高新区将按照“专业化聚集、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的原则,在107平方公里范围内,确立了“两带四区七园(基地)”的产业功能布局【“两带”即贯穿现代商业聚集区、总部经济聚集区、创意产业聚集区、金融商务聚集区等四区的“万亿元现代服务产业带”,和贯穿创业研发园、国际软件园、先进制造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出口加工区B区、长安通讯产业园、草堂科技产业基地等七园(基地)的“万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带”】,使得整个园区产业布局更加明晰,功能更加完善。

  众所周知,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自主创新是核心和关键。为此,高新区进一步突出产业特色,实现由聚集到聚焦,从大而全、小而全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转变,坚持创新型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并重,重点发展具有自主创新特征的优势产业和创新集群。

  资源是形成“马太效应”的核心,是推动“马太效应”的内驱动力,其表现就是:不断发展。而加快发展方式较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重点任务之一。

  对于引领和影响西安乃至陕西经济发展的西安高新区来说,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都面临新的转型抉择的重大时期,坚持内涵发展,实现科学发展是其一直不变的宗旨。

  2008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各国、各区域的经济环境和经济格局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特别是2010年伊始,中国经济面临着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强自主创新,提升整体竞争力的重大战略转折。

  面对新的形势,西安高新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提出坚持“四个并重”,努力实现“六个转变”。这不仅是贯彻落实中央和陕西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更是西安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今年经济工作的突出重点。

  “四个并重”即体制创新与科技创新并重,自主培育与招商引资并重,吸引内资与吸引外资并重,发展创新型服务业与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并重。而“六个转变”则包含了“发展模式、平台建设、产业特色、发展环境、引资策略、聚集人才”六个方面。

  进一步转变发展模式:实现从主要依靠土地、资金等要素驱动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转变,坚持内涵式发展和外延式扩张相结合,把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作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动力。

  进一步推进平台建设:实现从小企业孵化为主向建设企业“加速器”、促进企业实现初创、成长、壮大的“三级跳”转变,构筑区内科技企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支撑平台。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实现从主要依靠优惠政策、注重招商引资向营造创新创业环境、加大企业培育、增强内生动力转变,注重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软环境建设。

  进一步突出产业特色:实现由聚集到聚焦,从大而全、小而全向集中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主导产业转变,坚持创新型服务业与高技术制造业并重,重点发展具有自主创新特征的优势产业和创新集群。

  进一步转变引资策略:实现从注重外资、注重引进来为主向注重内外资并重、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力开拓国内国际市场转变,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以创新型企业为主体形成具有较强抵御风险能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进一步聚集各类人才:实现从依靠本地科技人才为主向面向全球聚集人才、打造西部人才高地转变,不断优化人才结构,重点引进和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国公司运作经验的高层次管理人才、技术创新人才和产业领军人才。

  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和现代服务业四大产业,通讯、光伏与LED、电子元器件、电力设备、汽车、生物医药、软件与服务外包、创新型服务业等八大产业集群的迅速崛起,使西安高新区经历着脱胎换骨的变化。而这个典型的产业依赖型区域,已经形成了中国西部关中――天水经济区中最大的经济增长点。

  目前,西安高新区正在按照“两带四区七园(基地)”的战略布局和“以重大项目支撑发展,以招商引资推动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发展,以板块开发带动发展,以和谐环境保障发展”的思路,向着“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30%以上的增长,全区营业收入达到4000亿元,全年实际利用外资4.5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201.5亿元”的目标全力迈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